改名本身,并不能完全決定業務的走向,也不能改善一家公司的運勢,它更多是一種順勢而為,一種錦上添花,想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,還要依賴于業務本身的扎實與不可替代性。
兩年兜兜轉轉,國美還是選擇了再改一次名。
根據蘋果商店版本歷史記錄顯示,近期國美線上電商平臺“真快樂”app發布了新版本,除了常規的修復bug、優化產品體驗之外,最大的改變是app名稱換回了“國美”,品牌色也從紫色換回了原logo標志性的正紅色。
時針撥回到2021年2月18日,在國美控股集團的高管會上,剛剛回歸的國美掌門人黃光裕立下的flag“用18個月時間恢復國美原有地位”的愿景還猶在耳邊,如今陸續被曝出裁員、虧損、資不抵債等負面消息,可謂正在經歷“至暗時刻”。
此次從“真快樂”回歸“國美”,此舉是否意味著國美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點?回歸的品牌名能否給國美帶來新年新氣象?
“真快樂”沒法真快樂
“真快樂”app作為黃光?;貧w后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第一個具體項目,曾經被寄予厚望。在這個集社交、娛樂于一體的購物app中,“真快樂”被分為榜單、賽事、推薦、真選四個頻道。
其中,榜單頻道將國美各個品類的熱賣榜與好評榜收入其中;賽事頻道打造了一些類似“亮出我的好廚藝”等挑戰賽,意圖通過娛樂功能引流;推薦頻道即商城,真選頻道則是國美自家篩選出的家用好物。
根據國美的規劃,“真快樂”是采用娛樂化的玩法,搭建一個社交購物平臺。但app的內容十分龐雜,既有類似拼多多的拼團購,又有類似小紅書的筆記分享,還附有短視頻、直播等功能,整體像多個app的大雜燴。
除了app的功能進行了拓展,國美也改變了電器連鎖的傳統模式,增加了家用、家電、家居、家裝、家服務等一系列相關商品,僅僅半年時間,SKU從50萬擴張到了200萬以上。過多的SKU毫無重點,又沒有任何品類優勢。
“真快樂”這個名字也被網友吐槽“土得掉渣”,且不知所云,品牌色從紅色改為紫色,與原品牌割裂太大,對于新用戶來講還以為是新推出的app,完全放棄了國美原有的品牌紅利。
最重要的是,根據用戶的反饋,本來號稱有優惠的商品卻并無價格優勢,提供的服務也和其他平臺相比沒有明顯差異??傊?,“真快樂”完全無法讓用戶“真的快樂”,國美當初立志開展娛樂化的購物體驗變革的雄心壯志,也只停留在了口號上。
國美成立已有36年,在許多消費者心中,“國美”與“電器零售”有著緊密的聯系,其品牌名已經是重要的資產。
但換成“真快樂”這兩年,從品牌名、到品牌色,到產品優勢都與原品牌全盤割裂,相當于新推出一個app,無論是業務類型還是時機,都沒有任何優勢。
想在內卷嚴重,各大頭部app早已掠地攻城的互聯網江湖廝殺出一條血路,難度可想而知。
新國美聚焦直播電商
當然,國美本次更名并不是單純的“走回頭路”。除了名字發生變化,品牌色也換回了原本的紅色,國美最新slogan對新版app做出了定義:電器潮人的選擇。
據國美內部負責人稱,“新版App將全面聚焦家電主業,以專業、低價、娛樂、分享、服務為特色,為不同年齡群體提供最新最潮的家電產品和服務體驗。”
在最新的國美app中,可以看到“榜單”和“賽事”頻道已被取消,商品品類也從“百貨零售”回歸了國美以家電為主的品牌戰略,購物頻道中的商品八成都是家電產品,剩下的非家電部分則主推國美真選為首的米面糧油等剛需品。
除了放棄了嘗試兩年多的品類橫向擴張,改版后的國美app對直播投入了更多資源,原有的“榜單”和“賽事”頻道被短視頻和直播的“娛樂”頻道取代。
12月30日,國美電器董事長黃秀虹首次走進直播間,親自露面直播帶貨,其入局直播帶貨的決心可見一斑。
不可忽視的是,國美本身的用戶基數就十分有限,2021年活躍買家僅有1683萬,即便董事長親自帶貨,效果亦差強人意。
根據直播間的數據顯示,最高觀看人數也僅有12.6萬,且直播過程中屢次出現卡頓、雜音、音畫不同步等狀況。國美最終公布的交易額中,與同期最高直播數據相比增長了47%,但距離國美的預期恐怕尚有距離。
此外值得一提的是,國美的分享頻道并不是單純的“種草”專區,而是結合了分享商品和賣貨賺傭金雙重功能來吸引用戶參與,主打推行私域分銷制度——全民推手。鼓勵國民內部員工及社會人員帶貨,賺取傭金。
此前曾有報道顯示,國美已經積累了約33萬人的“全民推手”和上千個社群組織。同時,國美app新版還加大了元宇宙專區投入,力推24小時不間斷的虛擬數字人直播等新玩法。
近兩年來,國美的業績一降再降。黃光裕近期更是左手減持,右手輸血,向國美零售“輸血”7.8億港幣作為集團營運資金,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的舉措,如今又推出“直播創新”和“全員推手”兩大戰略,可見其放手一搏的決心。
然而對于現在的國美來說,眼前的困難遠不止錢和品牌名的問題。國美的傳統優勢——線下零售市場如今已經缺乏市場競爭力,市場份額連年下滑,線上又缺少能夠吸引消費者和品牌商的業務類型,模仿其他平臺和追風口、趕潮流,終究不是長遠之計。
品牌更名只能錦上添花
這些年,互聯網品牌更名并不是新鮮事。不同于傳統行業,品牌名作為重要資產,一旦確定往往永久使用,很難更改?;ヂ摼W的品牌名是與業務范圍和種類密切相關的。隨著市場和用戶習慣瞬息萬變,品牌名隨之改變也成為常規操作。
2020年,抖音短視頻更名為“抖音”。抖音以短視頻起家,成立之初,短視頻確實在業務中占了舉足輕重的位置,而“抖音”才更符合大部分用戶的習慣性叫法。
從業務來看,抖音也早已不滿足于短視頻,而是在電商、社交、直播、游戲甚至金融支付領域跑馬圈地,走向更多元的領域。
這時改名,是想打破原有的市場印象,助力新業務的拓展,并借助短視頻積攢的流量資源,打通電商、直播、支付等多個渠道,實現商業閉環,對于打開字節跳動的盈利空間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。
今年5月起,字節跳動旗下的數個公司更是接連被更名為“抖音”,明顯是看中了“抖音“這一金字招牌的知名度,也側面證實了如今的抖音早已取代了字節以往的業務核心今日頭條,借助更高的品牌認知度,字節跳動的此番更名被認為對估值提升也能帶來正面作用,可算作一個成功的案例。
螞蟻集團在啟動上市前一個月,將沿用了六年之久的“螞蟻金服”更名為“螞蟻科技”,并在業務調整上做足了準備。
螞蟻首先斥億元巨資成立數據公司,信用評估公司,并在人事方面作出重大調整,同時加碼跨境金融,而支付寶也早已在支付、收款之外拓展了諸多服務,并宣布其升級為數字生活平臺,螞蟻集團的這一更名明顯更符合新的業務走向。
當然,更出名的因為業務轉型而改名的互聯網公司案例來自Facebook,此前Facebook改名為Meta,All in元宇宙,引起軒然大波,帶動了眾多全球互聯網大咖扎堆入局元宇宙,甚至影響了整個互聯網的格局,連帶著“元宇宙”概念股也猛漲了一輪。
但從后來的發展態勢來看,元宇宙相關產品的不成熟,也讓其經歷了股價暴跌、多輪裁員、收入和凈利潤首降等“陣痛”。
縱觀這些互聯網更名案例,總體來說,更名一方面是當業務發生變化時,為了告別市場對其原本的刻板印象,給市場釋放訊息,讓用戶更明白自己新拓展的業務和往后發展的方向。
另一方面,則是配合打造業務及品牌層面統一的戰略布局。更換品牌名時,除非要與原本的品牌徹底割裂,如58同城私有化前夕,將旗下“58到家”更名為“天鵝到家”,將“58速運”更名為“快狗打車”,否則即便更名,最好也與原品牌有所關聯,避免浪費品牌的原有資源。
新的品牌名必然會耗費一定成本,關乎整個品牌的全新戰略定位,因此不可不慎重,但改名本身,并不能完全決定業務的走向,也不能改善一家公司的運勢,它更多是一種順勢而為,一種錦上添花,想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,還要依賴于業務本身的扎實與不可替代性。
此番國美改名,無論是否全盤否定了之前的“真快樂”時期,只有用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回饋用戶,業務上走出差異化道路,讓用戶快樂,才有可能“真的快樂”。